“我家住在长江岸”马鞍山市乡村振兴主题摄影展

捕光捉影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1|回复: 10

[原创]镇江·西津古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9 18: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19: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表于 2009-10-19 19: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太多了,看得眼花缭乱,因而也削弱了对好图的欣赏力。可以分开发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19: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19: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20: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20: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津古渡

西津古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她是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街区,是镇江的文脉所在。这里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古时候,这里东面有象山为屏障,挡住汹涌的海潮,北面与古邗沟相对应,临江断矶绝壁,是岸线稳定的天然港湾。六朝时期,这里的渡江航线就已固定。规模空前的“永嘉南渡”时期,北方来的流民一半以上从这里登岸的。东晋隆安五年(401),农民义军领袖孙恩率领“战士十万,楼船千艘”,由海入江,直抵“鼓噪登蒜山”,控制西津渡口,切断南北联系,以围攻晋都建业(今南京),后被刘裕率领的北府兵打败。公元684年,唐皇后武则天临朝称帝,徐敬业、骆宾王等在扬州发动暴动,兵败后,徐敬业、骆宾王等渡奔润州,潜蒜山。南宋时,这里是抗金前线,韩世忠曾驻兵蒜山抗御金兵南侵。

西津渡依山临江,风景峻秀,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马可·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篇。西津渡古街全长约1000
   
,始创于六朝时期,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

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北移,当年的西津古渡现离长江江岸已有300多米距离。
    

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唐代以后这里更是专门派有兵丁守卫巡逻。宋熙宁元年 (1608)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元朝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从扬州到镇江来,也是在西津渡登岸。由此可见,西津渡是著名的长江渡口。镇江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三国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陆游途径西津渡时,曾对渡口每日运送上千的兵源感叹不已。清代诗人于树滋所写的诗更道出了西津渡口人来舟往的繁忙景观:
    

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
     

环境的改变使西津渡逐渐丧失作为渡口的功能,但是它活化石般的风貌却得以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西津渡古街的文化内涵在于它的津渡文化、宗教文化和民居文化。
    

沿着古街一路往西走,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两层小楼把我们带回到那笙歌曼舞的年代。古街上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油漆成朱红色,给人以“飞阁流丹”的感觉。现在,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沿街“民国元年春长安里”、“吉瑞里总、西巷·1914”、“德安里”等题额。据老人们回忆,从观音洞下行一直到现在的长江路,这短短的几百米长的街道上竟有各式店铺150多家。从行业种类上看,大致有饮食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有文化方面的,当然,这里还有许多为船家服务的店铺,诸如木匠店、缆绳店等。解放前这里还专门设了一个警察分局,这些林林种种的店铺加上救生会和救火会,简直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社会。青石板路面上那深深的车辙足以证明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当年的繁华。那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那翘阁飞檐,那窗上的雕花,那斑驳的柜台,那杉木的十板门,无不向我们娓娓诉说着“千年古渡,百年老街”的沧桑。走在这条被独轮车磨砺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路上,耳边传来了千年的历史回声,这一切使我们情不自禁地激发出无限的遐想和思古之幽情。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置身西津渡古街时,不由发自内心地连声赞叹说漫步在这条古朴典雅的古街道上,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内散步。这里才是镇江旅游的真正金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更是把这里誉中国古渡博物

不仅如此,西津渡还是宗教与世俗、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本身就是一部令人玩味无穷的历史长卷。古街上由东向西的四道券门石额上的题刻就给了我们明白无误的提示。题刻分别是同登觉、“共渡慈飞阁流层峦耸。无疑,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原汁原味的历史风情和风貌。西津渡古街救生会、昭关石塔、观音洞的维修和保护,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
    

西津渡街是古老的、历史的,古街的居民现在只有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里……。也许他们的眼前是骑着毛驴上金山的游客的身影,耳畔交织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笙箫管笛如泣如诉的旋律。咀嚼着历史,如同咀嚼着回卤豆腐干和麦芽糖的滋味。
    

昨天已经成为历史,西津渡古街乃至与它相邻的大西路、中华路如今正在大规模的拆迁,有许多清末民初的建筑也在其中,其中不乏大宅门。在西津渡古街我们现在还能够挖掘地基看到千年的遗迹,而后我们的后代是否能够看到距当下百年的历史遗存!文化、历史不仅通过文字进行传播和记录,还需要地上的和地下的遗存来提供证据。现在这种革命式的拆除是否是最好的方式?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这个渡口古街,我们现在能为我们的后人留下这些吗?我们又能拿什么留给我们的后代子孙?

“一眼看千年”,我们的后代能再看到我们留下的千年看一眼吗?可能就是“千眼看一年”吧!

END,谢谢各位的浏览!

发表于 2009-10-19 20: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挺好,欣赏!弥补了没去的遗憾!

发表于 2009-10-19 21: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出,楼主下了很大功夫哦。欣赏!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9-10-20 05: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慢慢看一遍——PP品质还是不错的,但有的画面构图和形式雷同;可以挑选一些经典的细细欣赏;画面小了点,看的不爽。——愚见。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0: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鞍山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名录

QQ|手机版|小黑屋|本网法律顾问由安徽华冶律师事务所葛善俊律师【电话15715550158】担任|【捕光捉影网 版权所有】 ( 皖ICP备06010469号 ) 皖公网安备34050302000177皖公网安备34050302000177

GMT+8, 2024-5-3 19:14 , Processed in 0.068258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