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长江岸”马鞍山市乡村振兴主题摄影展

捕光捉影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28|回复: 5

[转帖]关于临涣的文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1 16: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子:我们究竟要选择什么:是贫穷地保留着被都市人所猎奇的乡俗?还是让粗糙的物质进步将其肆意冲毁?

        在某一个双休日,从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往北驾车400公里,就能看见一种几乎是停留在80年代的生活。实际上我的朋友在看了照片以后,甚至将其定位到更早的60年代,尽管他实际上还不够年龄去证明自己在那个时代已经出生。这两地仅仅相距高速公路4小时的车程而已,一边是高楼林立和满街水泄不通的私家轿车,人们在互联网上相互窥探无所不能;另一边则是四处透露着破败的砖墙,人们脚踩泥地围坐在脏乱不堪的茶馆中,喝2毛钱无限量的劣质茶水,将废弃的瓶盖和烟头做棋子来玩古老的对弈游戏。

    这个集镇的名字叫“临涣”,它座落在靠近三省交界的安徽北部,拥有大约3000年的历史,并因为“淮海战役”的总前委曾设于此地而闻名。

   当地由于资源匮乏而导致的贫穷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新事物,历届镇政府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法摆脱窘境。民众在外界社会物质进步的不断渗透下走向两端,青壮年选择前往更发达的地区寻找工作机会,年长者则愿意留在古老的茶馆中消磨暗淡的余生。镇政府的一位有关人员通过某种渠道邀请了我所在的城市的报社记者,要求他去看一看是否有可能为当地的古茶文化带来一些旅游商机。年轻的记者带着热情和他充满猎奇心理的恋人一起去了,但是在简陋的长途客车上忍受了4个小时的旅程之后,当地的一切并没有引起他们的任何好感。好奇心成了多余的东西,在究竟是逗留一夜还是再次忍受4小时闷热的旅程的反复权衡中,他们选择了立即回家去。“对于这个地方,除了脏乱以外唯一的印象是,我们两个人的午餐和茶资总共只用去5块钱,不过味道实在是不太好”,记者对我们说道。

    不久以后,同样抱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带着相机来到这里,期待着拍到一点高楼大厦之中难以谋面的乡土景象,以此安慰一下作为摄影者不值一提的无聊趣味。

    在我们进入街镇之前,指路的农夫已经澄清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临涣在行政上已经不再是一个镇子了,只能算是一个集市,我们寻访的茶馆也远不及以往那样多。车子驶进街市以后,很容易地找到了那间声名最大的“南阁茶楼”。它的建筑外观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富有民俗气息,在过去我的家乡任何一个小镇子都很容易找到类似这样的楼房,它们通常在内壁贴着褐色的瓷砖直到门框,门口立着一根水泥电线柱,乱七八糟的电线从低处略过屋檐,通向斗笠状搪瓷护盖的路灯。与它毗邻的建筑已经有不少经过翻新修葺,有的还在门口摆设了雕刻粗糙的石狮子,显露出将要富裕的痕迹。

    但是顾客最多的并不在这些平庸的营业场所里(抱歉我用了平庸这个词语是因为它在视觉吸引力上确实不如更破败的建筑,虽然这样思考显得不厚道)。我们到达的时候差不多临近中午,更多的茶客聚集在对面一个叫做“江淮茶馆”的平房里,那里更象一所正在拆毁中的违章建筑。门口的桌子是新时代的塑料产品,却和它紧靠着的古老门板同样破旧,无法分辨颜色。门内的地面甚至还不如门外的街道,那里至少还覆盖着残缺不全的水泥。黝黑的泥地被踩踏得凹凸不平但却表面光滑,泛着油亮,很难想象雨天是什么处境。门内连接不同房间的并不都是完整的门框,有的地方只是一个墙洞,令人联想起战乱年代炸弹的杰作。屋里地面垃圾随处可见,大多是被丢弃的塑料食品包装材料,这些也属于物质文明进步的标志,极不相称地贬低着传统的生活习俗。一只狗带着脏西西的毛发偶而会从桌子底下钻过,当它饶有兴趣的时候会偶尔将这些垃圾叼往门外的街道,在那里被人们随意踢到任何一个可能的角落,然后永远存在下去。

    但这一切都不妨碍人们自得其乐地享用他们的“棒棒茶”。这是一种看上去不太好的茶,只有梗子没有叶,因此叫做“棒棒茶”。资料上的一种说法是这种茶在很久以前专门被卖给没有消费能力的苦力,因此实际上是一种次品,仅仅能产生茶叶的味道,并不值得品尝。无论如何它存在了那么多年,并且在今天仍然被当地人每天一壶一壶地喝进肚子,几乎要以一种茶文化的姿态存在着,只不过没有更多的余力推广到更远。当地人换取一天无限量的饮用只需耗费2到5毛钱,只续水不加茶叶。而对我们这样的外地人来说,老板似乎并没有拿定主意要怎样对待,最后还是平等收费了。出乎意料的是,他为我们准备了一次性的塑料水杯。尽管我们不介意拿那些缺口少把的茶杯来用,但是我的同伴确实拿不准究竟那些看似满桌乱放的杯子是不是当地熟客专人专用的,它们在外形上也确实并不统一,并且几乎看不到老板在营业的中途去清洗茶杯。我们小心翼翼的啜饮那些深黄色的茶水,察觉不到它和一般的红茶有什么区别。沏茶的水来自一个大贮水缸,由人力将水从不知道什么地方拖来存在里面。每一个茶馆相同的就是煮水的灶台,七八个久经烧烤的铝壶浑身乌黑,永远不停地在炉火上冒着蒸气。

    我在考虑怎样将相机拿出来开始我的拍摄,这确实很令人犹豫。事实上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很快证实这里的人们对相机完全没有任何感觉。我们从墙上挂着的镜框里看到报纸和杂志里剪出来的文章和图片,它们盖着厚厚的污垢,但是还能辨认。我们本以为从这里开始的话题可以拉近主人与拍摄者的心理距离,而实际上主人从一开始就对拍摄者根本没有任何介心。以往来到这里的摄影者可能还不太多,因此没有对当地人形成心理上的抵触,只是帮助他们认识到外界社会存在着同他们完全不同的兴趣点。这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不变成某些地方那样,在过度开发旅游以后乡民坦然地朝游客大收其费,只因为你拍了他家门口的一只猫。这确有其事。主人拿出一些真正冲洗出的照片来给我们看,“你们拍了照片,以后也给我们带来看看”,他说道。我表示同意,虽然我自己并不肯定什么时候会再来此地。

     拍摄进行得很愉快。被摄对象表现得十分完美,没有丝毫追逐相机的好奇表情,也不存在任何谨小慎微的躲闪。茶馆里很安静,所有的游戏都静悄悄地在进行,仿佛人们都已经磕睡了,时间变得缓慢而粘滞。你似乎毫不费劲就做到了摄影导师们所启蒙的那样,你消失了……。茶客告诉我们,下午的时候大家都会回家去了,留下来的很少,通常早晨九点的时候人最多,节假日尤其如此,大家吃了早饭就会习惯来泡茶馆。老人拿着一个玉石装饰的长烟斗,慢慢地吸烟,那些岁月的痕迹在他脸上被黑黝黝的肤色遮掩住了,只留下浑浊的眼神同烟斗里的火光一起明灭起伏。

     我们决定留宿一天。这个决定起初有些盲目,因为并不知道是否能找到适合过夜的住所。路边上被询问的老乡说:“你们想找高档一点的地方,还是低档一点的地方?高档一点的就只有那家浴室。”

     我们只好选择去浴室,至少还有淋浴和空调。一切都还过得去,如果不计算超标的苍蝇数量的话。说到苍蝇,我认为这是一件很头痛和不能忽视的事情。如此众多的苍蝇来自满街丢弃的垃圾,腐烂的蔬果四处可见。这种脏乱引起的心理反映远远大于物质条件的匮乏。我曾经在中国西部非常落后的地区遇见过比临涣更加贫穷的集镇,但是它们并没有表现得这样脏乱,它们显得更质朴些,而仅仅是沾有灰尘的餐馆对健康的危害远远不及那些充斥着变质的东西和苍蝇的场所,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不知道处于什么样的原因这里的公共卫生如此糟糕,差不多可以抵消任何一个试图走进来看一看的游客的兴趣。这不仅仅是贫穷的问题,你还是可以很容易找到时髦的自选便利店,硬件简陋的网吧,以及替妇女保养皮肤的美容店,但是这一切和肮脏的街道并存着,使人看到单纯的物质进步带来的恶果。也许社会管理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方说这种不顾一切只追求经济利益的想法还表现在当地公共道路管理者的行为上:他们在国道上某处设置不明显的限速标志(无论这些路段是不是合理地需要这种限制),当你在另一处更为隐蔽的测速装置前被拦下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缴纳罚款,仅仅因为你是外地车辆。

    我们在第二天早上光顾了另外两家稍好些的茶馆。他们的茶水和昨天的没有两样,但是新砌了石狮子的那个老板收了高于昨天四倍的价格,这合乎逻辑,和他的经营观念没有丝毫矛盾之处。南阁茶楼的老板是一个光着头胖胖的男人,圆圆的脑袋和肚皮使他看起来较为和善。他的茶馆空间开阔地势显赫,早上显得热闹得多。我接过他递来的名片,那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棒棒茶协会会长某某”,伴随着名片上隐约散发的香水气味。这时候对面的江淮茶馆中仍然坐满了它的常客,它们各自安静地守在街道两侧,中间隔着30年的距离。

    穿着时髦运动鞋的年青人不断从街上走来,悄无声息地观看茶客玩牌,又不断离去,加入到飘扬着音乐声的旱冰场或者网吧中去。在那里,他们的脸被和大城市一样的蓝色屏幕照亮着,充满迷惑。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16: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是江淮地区远近闻名的古茶镇,这个1万多人口的小镇经历了3000年的历史风雨侵蚀,而茶文化则自明代起便一代代“香烟”不断,延续了600多年。那里茶香独特,是淮北地区颇有名气的古茶镇。 镇中心一里多长的街面上汇聚了16家茶馆,茶座300余张,茶壶600多把。这里居民的饮茶习惯,始于明代,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沏茶用水沿用古镇南端的龙须泉水,茶叶皆为六安茶棒,故名“棒棒茶”。茶馆里飘出的阵阵清香吸引着方园百里的众多茶客前来品尝。在这里,5毛钱一壶的棒棒茶,由茶客尽情享受。茶客或下象棋、打扑克,或说书、唱大鼓,三五成桌谈天说地,评论是非,其乐无穷。
 
  早在三国时代,曹操屯粮于此。垒土筑墙,环绕四周以为城。城中回龙泉、珍珠泉、龙须泉、饮马泉的四大古泉各具特色,尤其回龙泉,更是美不胜收,泉水入杯高出杯口而不溢。临涣茶即采用此泉水泡制,因茶叶采用六安红茶棒而得棒棒茶之美名。其茶入杯,雾气结顶,汤色红艳,味道甘美,既带有蜜香又蕴有苹果味。

棒棒茶长盛不衰,与它的特殊功效不无关系:饭前饮之能增进食欲,饭后饮之能帮助消化,闲暇饮之可舒神清心,劳累后饮之能解疲提神,常饮之延年益寿,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据讲还有解酒功效,多饮之不撑腹,可暂解饥渴。
 
  据《通志载记》,临涣茶馆始于明代,由于其处苏、豫、皖贸易交往要埠,曾成为过往商贾休闲的重要场所,并盛极一时,延续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本地居民大多养成喝茶的习惯。
 
  千百年转变,沧海桑田。如今,环绕临涣古镇四周的古城墙,已经土崩墙塌。然而,古镇上10多家老字号茶馆,依然四季飘着茶香。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走进古镇茶馆,泡上一壶棒棒茶,在忽隐忽现的茶香中,仿佛置身于古镇3000多年的文化氛围之中。让人真切地感悟到,这古镇茶馆正在秉承着过去,演绎着现在,承接着未来。

   清澈透明的古浍河水横穿临涣镇东西,还有水质纯净甘甜的龙须泉在小镇南端飞珠溅玉。这泉水泡制小镇特有的“龙泉棒棒茶”,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从大清早喝到掌灯时分,嘴不涩,腹不胀,满口清香,通体松酥,一切疲劳、烦躁被清茶稀释殆尽,飘然欲仙的感觉油然而生,令你不能停杯罢盏。 貌美手巧的女老板搞起“茶务”来有条不紊,她沏的茶定然醇香醉人。
  
    沿着小镇,一里多长的中心街,十六家茶馆鳞次栉比,每家茶馆平均每天接待茶客二三百人次。如果碰上逢集赶场子,茶客更是摩肩接踵,穿梭不断。有三四十里外进镇的老乡,有外地路过的商贾游客,更有本镇面孔挺熟的老茶客。一时间,小镇便充溢着幽幽茶香,感染着身处此境的每一个人。你只需花上两角钱,就能买到满满一大壶,望着白玉般的壶流出茶的醇香,一种温馨、惬意的氛围将柔柔地拥抱着你。你可以随意地喝,爱喝到什么时候就喝到什么时候,轻咂细品,美美地慢慢地享用。茶博士会不断地给你添水,而茶色依然不减。你可以与同桌或隔桌的茶客们或大发宏论,或低声细语。国家大事,居家琐事,街巷逸闻,乡野民俗,嬉笑怒骂皆在此中。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开怀的大笑,笑出了小镇的静谧、舒心。茶馆里还常常有说书艺人客串演出,袖珍半导体收音机不时附加伴奏,更增添了几分热闹。味觉、听觉、视觉一同感受着北方人的粗放与豪爽,此时,你会自然地联想起老舍先生的“茶馆”、阿庆嫂的“茶棚”——传统的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情调和谐、轻松地合拢在一起。

   临涣人饮茶不是仅仅停留在止渴的生理满足上,而是作为生活方式和文化情调糅进了每一个日子。在临涣,无论长幼妇孺,品起茶来有板有眼。寻常百姓家本身就是一家茶馆,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是弄茶好手,丝毫不逊色于正宗茶馆。

  临涣人将独有的茶文化作为最珍贵的礼品,馈赠给八方来客。临涣人的热情好客,临涣古镇“龙泉棒棒茶”的清醇、甘甜,在现代生活中展示的那种特有的地域文化,给人以安详、悠然的绵长回味。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16: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涣的历史沿革

临涣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夏。夏朝以前,无史可考。
商。商时,分全国为九州。按临涣地处淮海之北,故为徐州域,商朝制度同夏。
西周。到了周武王分天下为九畿,铚城又改为“九州”,封国姓为宿南,名叫宿平王。至此为宿州区域。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临涣为一城邑,属于当时的宋国。战国晚期,铚邑成为宋国的边陲,是通往楚国的门户。宋国亡于齐后,沦为楚国版图,仍为铚邑。
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划全国为四十郡,设临涣为铚城县,属泗水郡(即宿州)。
汉。汉高祖改泗水郡为沛郡,到黄龙六年,把铚城县和相城县改属汝南郡。后汉光武中兴,把铚城县和相城县改为沛国。
三国。三国时期,曹魏增置谯郡,铚县属于谯郡。后来又增置汝阳郡,铚县改为汝阳郡所辖。曹操分沛国为燕郡,铚城、蕲县划属燕郡。
西晋。西晋的王国分郡侯、县公与小王国,都是县级。后增州,辖郡、县。临涣属谯国铚县。
东晋。为北方几国所占,仍为铚县。
南北朝。刘宋前期,废掉铚县。刘宋后期和南齐时期,临涣一带为北魏占领,后为梁的版图。公元523年,在临涣设立临涣郡,仅辖下邑(即魏时的涣北县)(当时郡统治不过一、二县,县不过数百户、县仅有其名)。不久,北魏又占领此地,仍保留临涣郡的建制。北齐时期(公元562年)废掉临涣郡,改为临涣县,属谯郡所辖。
隋。隋朝时临涣仍属谯郡所辖。
唐。唐代前期,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临涣县属北谯郡所辖。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谯州废。临涣县改属亳州所辖。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宪宗把徐州的符离与蕲县、亳州的临涣、泗州的虹县新置宿州,属河南道,临涣县受辖于宿州。
五代。临涣仍设置为县,仍属宿州所辖。
宋。宋朝分沛国为南沛和北沛,铚城为北沛属地。宋康宁五年把符离、蕲县和临涣三县改属河南道,后割给金。
元。元朝初年,临涣、蕲县、灵璧和符离四县改属河南归德府,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又把临涣并入宿州,临涣县废,降为乡,取名涣阳乡。
明。临涣仍属宿州的一个乡,改名为临阳乡,下设十三集,属凤阳府。
清。清朝初年,仍用旧制。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改为临涣分州,属宿州所辖。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临涣分州改为临涣镇(为宿州三大镇之一),下辖百善乡、孙町乡。以后又改镇为区,辖有商东、商西、仁圣等19集。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阴历4月13日,日军沿津浦铁路北下,左翼由蒙城一带声势汹汹侵占了临涣,烧杀抢掳,无恶不作。1939年5月临涣驻宿伪军顾问赵翠九勾引日军驻扎临涣西小圩子里。阴历6月29日早晨,日军从临涣撤往宿城。
解放战争时期,临涣设区,受苏豫皖边区第六分区的宿西县所辖。1947年7月阴历 8月15日夜解放军收复临涣。
1950年7月宿西县撤掉,设立濉溪县。临涣仍为区,属濉溪县所辖。
1958年8月临涣区撤掉,成立人民公社。
1980年12月临涣重新设区,属濉溪县所辖。
现在临涣为濉溪县副县级镇。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17: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棒棒茶 

临涣当地不产茶,但安徽却盛产茶叶。在临涣南面不足两百里的地方,就有着一个叫做六安的地方,茶叶生产远近闻名。临涣就是借着六安当地一种叫做红茶棒的茶叶,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茶“棒棒茶”。据说常饮这种茶,除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外,还能解酒,多饮不撑腹,还可暂解饥渴。临涣镇的人口,现在还不足两千人,可这里数得上名字的古茶馆就有10多家,这就是因为临涣古镇有好泉水的缘故。古镇南面有一口泉,叫做回龙泉,相传这口泉水清冽甘甜。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17: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包瓜 
久负盛名的临涣酱培包瓜,系传统名菜,有百余年历史。临涣包瓜在清光绪初年、由南京人潘孝武父子来临涣集开设“园昌斋”酱园店制成的一种酱菜。它以香、脆、嫩以及酱味浓郁等独特风味而闻名。清末有诗人题诗赞日:“瓜风送香气,蜂蝶乱飞云,食之包瓜后,忘却故乡人。” 
  临涣包瓜系选用优良的包瓜(原名女儿瓜)精制而成。包瓜春季播种,6月底7月初采搞活,筛选1至1.5市斤丰满滑润、老嫩适中的鲜瓜,随采摘随加工,不过夜,以保持瓜的鲜度和脆嫩。制作时将鲜瓜切盖去瓤,人缸初腌,日晒夜露30余天后复酱(一层瓜一层甜酱),培40天后制作成琥珀色的瓜壳待用。然后将加工好的酱杏仁、酱花生仁、酱黄瓜、酱品兰、酱苔、酱生姜、酱培瓜、咸豆角、石花菜、陈皮等10余种优质酱菜配料切碎调配,装人酱培成熟的瓜壳内,盖上瓜盖其成品色泽光亮,脆嫩清香,人口清爽,咸甜适度,酱味浓郁,南北皆宜.
发表于 2009-8-5 03: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莱的包瓜浸润了雪白的床单,散发出阵阵酱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鞍山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名录

QQ|手机版|小黑屋|本网法律顾问由安徽华冶律师事务所葛善俊律师【电话15715550158】担任|【捕光捉影网 版权所有】 ( 皖ICP备06010469号 ) 皖公网安备34050302000177皖公网安备34050302000177

GMT+8, 2024-5-16 22:45 , Processed in 0.042310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