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光捉影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68|回复: 16

[原创]《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5 05: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m05][em10][em1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 17:58:01编辑过]

[原创]《痕》

[原创]《痕》

[原创]《痕》

[原创]《痕》
发表于 2006-12-5 07: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7]用光不错,只是抓取时机没掌握好,等等可能跟出彩!
发表于 2006-12-5 07: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影调不错,学习。[em17][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6-12-5 17: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拍的好!用光很考究,!

[em17]
发表于 2006-12-6 22: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尺寸为什么那么小?看的不舒服.

发表于 2006-12-7 19: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方块6699在2006-12-6 14:26:52的发言:

尺寸为什么那么小?看的不舒服.

同感。。。。。水手长总是喜欢小尺寸。。。。看得不爽。。。。。
发表于 2006-12-8 02: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怕咱倒卖啊!

[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8 20: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涣是淮北平原上的一座著名的集镇。旧时,南商北贾云集此地,十分兴旺。最具特色的是这里的茶馆。临涣镇上有茶馆4-5家,最老的是《江淮茶馆》,喝茶之风已有600余年。如今茶客以老者居多,满脸沧桑、衣着旧朴、吸着旱烟、喝着“棒棒茶”(茶叶梗),吞云吐雾,说古论今。每一位老者的背后,都深埋着一段艰难而曲折的人生经历,镌刻着对淮河故土的深深眷恋。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一直试图用镜头忠实地记录并思考着茶馆的变迁和茶馆里老人的生活。更多的时候,我期望用心与之交流。千百年来,淮河人历经太多的战乱、水患与贫困,然而在今天的临涣人脸上,我却看不到丝毫痛苦的记忆,眼前有的只是爽朗的笑声,耿直的秉性和过往的烟云。像所有的淮河人一样,他们的人生态度镇定自若,不屈不挠,他们宽广的胸襟如辽阔的淮北平原深遂而博大。每到临涣,我都时刻涌动着创作的激情,不是猎奇,是真感动。目的只有一个,要把最真的生活映在心灵的底片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8 15:07:35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28 21: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水手长在2006-12-28 12:37:50的发言:
学影几年来,我30余次的往返,积累了数百卷底片和大量的采访笔记。每到临涣,我都时刻涌动着创作的激情,不是猎奇,是真感动。目的只有一个,要把最真的生活映在心灵的底片上。现在的我,俨然已是临涣镇上最受欢迎的老茶客了。

呵呵

发表于 2006-12-28 23: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水手长在2006-12-28 12:37:50的发言:
临涣是淮北平原上的一座著名的集镇。旧时,南商北贾云集此地,十分兴旺。最具特色的是这里的茶馆。临涣镇上茶馆林立,喝茶之风已有600余年。如今茶客以老者居多,满脸沧桑、衣着旧朴、吸着旱烟、喝着“棒棒茶”(茶叶梗),吞云吐雾,说古论今。每一位老者的背后,都深埋着一段艰难而曲折的人生经历,镌刻着对淮河故土的深深眷恋。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一直试图用镜头忠实地记录并思考着茶馆的变迁和茶馆里老人的生活。更多的时候,我期望用心与之交流。千百年来,淮河人历经太多的战乱、水患与贫困,然而在今天的临涣人脸上,我却看不到丝毫痛苦的记忆,眼前有的只是爽朗的笑声,耿直的秉性和过往的烟云。像所有的淮河人一样,他们的人生态度镇定自若,不屈不挠,他们宽广的胸襟如辽阔的淮北平原深遂而博大。积累了数百卷底片和大量的采访笔记。每到临涣,我都时刻涌动着创作的激情,不是猎奇,是真感动。目的只有一个,要把最真的生活映在心灵的底片上。

文字写得不错,纪实摄影就应该这样通过文字反映图片故事,这一张图片不能体现文字的内涵,应多上传几张这次拍摄的不同类型的人物写实片。文字俺收藏了--可不要计较呀!!!

[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6-12-29 08: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张没有你彩色片那一张效果好,楼主可否将那张彩色片贴上来,给大家欣赏一下
发表于 2006-12-29 19: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水手长在2006-12-28 12:37:50的发言:
学影几年来,我30余次的往返,积累了数百卷底片和大量的采访笔记。每到临涣,我都时刻涌动着创作的激情,不是猎奇,是真感动。目的只有一个,要把最真的生活映在心灵的底片上。现在的我,俨然已是临涣镇上最受欢迎的老茶客了。

什么时候能将拍的PP和笔记传上来呀,俺等着欣赏呢!水手长---可不要小气呀

到时俺一定抢头等沙发!!!!!!!!!

发表于 2006-12-30 00: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比拍的好,摄影要以图说话,如果用文字来解释,那是摄影的悲哀。
发表于 2006-12-30 03: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初学者在2006-12-28 15:12:26的发言:

文字写得不错,纪实摄影就应该这样通过文字反映图片故事,这一张图片不能体现文字的内涵,应多上传几张这次拍摄的不同类型的人物写实片。文字俺收藏了--可不要计较呀!!!

[em01][em01][em01][em01]

我与“初学者”有同样的感受,纪实题材图片是摄影之根本,通过镜头记录社会,延续历史,阐述观点是我们摄影人追求的方向。一组好的纪实题材作品通过文字来表述出来,更容易引起社会共鸣,就像论坛第一主题帖“尼泊尔--拉萨”之行的文字记述就非常精彩,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很深。据我所知水手长拍了大量临涣茶馆的纪实图片,为什么只贴这一张,这一张图片说明不了文字表述的内容呀。

此等摄影方法应该在坛子里提倡,我也学习“初学者”将上述文字保存了起来,下次有机会到临涣我也拍一组此题材的纪实人物片,到时水手长可不要吝啬呀,要多多介绍一些当地风土民情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9 20:07:3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23: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涣镇】位于距濉溪县城西南37公里处的浍河(古称涣水)北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秦汉时属于 县,南朝梁属于临涣郡,隋唐时于此置临涣县。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县,是本市置县时间最长的城镇。   临涣城墙夯土筑成,此城大部分保存较好,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城墙呈正方形,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409米,周长5818米,有东西南北四门。北有护城河,南以天然浍河为屏障。现今临涣的街道和居民大部集中于城东南和西南沿浍河之处,城北地势较洼,已成为农田。   临涣是座历史名城,名胜古迹较多。文昌宫位于城内东北角,始建于唐代,原名尚书宫,又名藏书宫。1948年11月,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曾驻于此十余日,后迁至城东小李家,被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阁又名玉皇阁,即南城门城楼,高15米,长12米,宽9米,始建于唐代,是居民登临赏景胜地,后被拆除。此外城内尚有城隍庙、慈云庵、禅阳寺(现称西尚寺)、山西会馆、基督教堂、仓沟等景物。城外有凤凰台、观星台、点将台、插花庙以及回龙泉、珍珠泉、龙须泉等。其中有些景物现今唯存空名。   临涣茶馆始于明代,独具地方特色,现存10家,集中于南大街两侧,有茶座300余张。茶用龙须泉水、六安茶棒,汤色红艳,清香甘美。这些茶馆是居民休憩、闲聊的佳地。此外临涣产的酱包瓜也独具地方风味,远近驰名。   临涣赖有水陆交通之便,古代即为商旅云集,经济繁荣之地,近代趋于衰落。上世纪70年代濉阜铁路的建成,淮北煤矿向临涣地区的延伸,使这座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被定为全国500家重点建设小城镇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鞍山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名录

QQ|手机版|小黑屋|本网法律顾问由安徽华冶律师事务所葛善俊律师【电话15715550158】担任|【捕光捉影网 版权所有】 ( 皖ICP备06010469号 ) 皖公网安备34050302000177皖公网安备34050302000177

GMT+8, 2025-5-12 19:53 , Processed in 0.061223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