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佛事
这几年跑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九华山的甘露寺(佛学院).九华山佛学院院长藏学法师是个很让人敬佩的出家人,在他的管理和影响下,这座古老的寺院至今仍保留着质朴的佛规和文化,让人感到进入甘露寺好比走进另一片天地..... 先抢1号位置有空回帖 有个拿话筒的?念经也电器话了啊!? 诚请忆风先生发表高见,在佛门拍片多日,起初由些激动,日久了,视觉便产生疲劳,思維也有些麻木,但我明白,佛教题材虽然难以表现,但如果在有条件的环境下是能出片子的,而且是能出艺术和紀实作品的好片,是有保存价值的好片.但要想拍出佛教题材的好作品必须要入住佛门,了解佛门,要深入再深入........ 有拿话筒的、有戴手表的,佛门也要现代化啊。6P看装束像藏传喇嘛,不知可对。 是九华山佛协会唯一派往色达佛学院学习密宗的果然法师 感谢楼主给我们开了眼界——原来和尚的生活是这样啊,也很讲纪律嘛。 有机会想跟刘主席后边学拍:lol 有机会想跟刘主席后边学拍:lol
边走边拍 发表于 2010-1-27 14:57 http://www.0555photo.com/images/common/back.gif一块玩,一块商讨,一块研究,取长补短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我进来学习。。。。 诚请忆风先生发表高见,在佛门拍片多日,起初由些激动,日久了,视觉便产生疲劳,思維也有些麻木,但我明白,佛教题材虽然难以表现,但如果在有条件的环境下是能出片子的,而且是能出艺术和紀实作品的好片,是有保存价值的好片 ...
江南浪人 发表于 2010-1-26 12:45 http://www.0555photo.com/images/common/back.gif 认真并多遍拜读了刘主席的《禅门佛事》,对主席选择这个题材去深入拍摄的做法很是佩服,在这里,忆风以一个摄影后学者的角度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请主席批评指正
纵观全部作品,摄影语言运用丰富 构图讲究 能够较为全面的展示九华寺僧人的真实生活,整组没有矫揉造作之感,让观者如身临其境,这恰是主席拍片的特点和优势,但 也有些一些内容让忆风感到困惑,与主席共同探讨。整组片子感觉缺少灵动和主题的深入,佛家讲“禅”是一种空与灵的感觉,拍佛家的片子也要像“禅”一样讲究 这让我联想到自己拍专题时经常找不到拍摄主题一样,应该是对专题的理解,对专题的深入程度上还远远不够。就佛教类作品而言,我个人是特别喜欢张望所拍的佛教作品,而张望为了拍这些作品,在灵隐寺和其他杭州寺庙一住就是几年 十几年,等他拿出那组金像奖获奖作品时,人已由青年步入中年,我觉得这种精神才是摄影人真正值得学习的。一些浅见,纯属个人看法,说的不对请主席批评指正,春节将至忆风在这里给主席拜年了,祝主席在新的一年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能够拍出更多、更好的的作品. 忆风的看法很正确,其实我对佛教的了解和认识是很浅的,虽然去了很多次,都是葱忙的很,三两天而已.这批佛教片作为佛教纪实片说的过去,作为佛教摄影作品还欠缺很多...... 有个拿话筒的?念经也电器话了啊!?
人在天涯 发表于 2010-1-26 12:42 http://www.0555photo.com/images/common/back.gif 虽然他们住在佛门 但同样在使用电脑等现代科技产品 佛门不会去禁闭科技 今天才去了画家封老师的博客,楼主是一起去的? 14# 吴下阿蒙 丰学文老师曾跟我去过两次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