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长菜 发表于 2009-1-8 06:59:17

<p>非常棒的一组纪实作品!真实的场景、温馨的画面,无不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使本人倍感亲切。</p><p>不足之处就是有些画面内容几乎雷同,最后一张不应放在此组(若老人手中提着编好的草鞋,或者挑着一担草鞋,那意义就更深远了)。——愚见。</p>

汽油! 发表于 2009-1-8 07:11:35

好棒好棒!

紫天 发表于 2009-1-8 09:53:52

文案有待深入!

忆风 发表于 2009-1-8 17:48:13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菱长莱</i>在2009-1-7 22:59:17的发言:</b><br/><p>非常棒的一组纪实作品!真实的场景、温馨的画面,无不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使本人倍感亲切。</p><p>不足之处就是有些画面内容几乎雷同,最后一张不应放在此组(若老人手中提着编好的草鞋,或者挑着一担草鞋,那意义就更深远了)。</p></div>&nbsp; 有位大师要卖一双老人不肯收钱......&nbsp;&nbsp; 最后一张是老人送我们走的情节&nbsp; 那一幕是最美的.....&nbsp;&nbsp;&nbsp;&nbsp;&nbsp; 空间小了 施展不开&nbsp;&nbsp;&nbsp;&nbsp;要碰到老人赶集去就幸福咯<br/><br/>

忆风 发表于 2009-1-8 06:30:37

即将消失的手艺 打草鞋

<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

菱长菜 发表于 2009-1-8 18:25:22

最后那张画面很真实,也有情节,但是与上面的那些不合适放在一起组合,可以做另外的组合。

gjz99221 发表于 2009-1-8 21:15:11

<p>&nbsp;&nbsp;&nbsp; 好棒的组片!浓浓乡情犹如一斛纯绵的老酒,将人们拽向那生生不息的黄土地,品味着人老几辈的农夫们的劳作辛勤,体察他们对几千年来老天的赐予的悠游自得与感恩,感悟他们内心世界散发出的善良和淳朴。1p对全情的交代不错,更喜欢2、4、7、9P的构图、手法和光影。顺便说一题外话:不知故事发生在哪里?但据偶知,这种鞋在我省的淮河流域农村盛行,不叫草鞋,而叫“麻窝”,人们将他当作御寒的棉鞋、雨天的胶鞋,用麻编织而成,鞋底下还固定“工”字型木板,是离开地面,防水的。</p>

忆风 发表于 2009-1-9 01:55:13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gjz99221</i>在2009-1-8 13:15:11的发言:</b><br/><p>&nbsp;&nbsp;&nbsp; 好棒的组片!浓浓乡情犹如一斛纯绵的老酒,将人们拽向那生生不息的黄土地,品味着人老几辈的农夫们的劳作辛勤,体察他们对几千年来老天的赐予的悠游自得与感恩,感悟他们内心世界散发出的善良和淳朴。1p对全情的交代不错,更喜欢2、4、7、9P的构图、手法和光影。顺便说一题外话:不知故事发生在哪里?但据偶知,这种鞋在我省的淮河流域农村盛行,不叫草鞋,而叫“麻窝”,人们将他当作御寒的棉鞋、雨天的胶鞋,用麻编织而成,鞋底下还固定“工”字型木板,是离开地面,防水的。</p></div><p>非常感谢葛老师精彩细致并到位的点评&nbsp; 比我对图片的理解和感悟深刻多了&nbsp; 葛老师说的不错是叫“麻窝” 故事发生在淮北百善县的海孜村 距临焕只有10公里左右 现在就是当地人很少见到做“麻窝”了&nbsp; 也是一个淮北的好朋友多次寻访才找到的&nbsp;&nbsp; 由于时间等关系没拍摄到位&nbsp; 很遗憾</p><br/>

百年 发表于 2009-1-9 19:50:50

倒数第二片镜子显现的人物和墙上相框年画在一起有创意,学习!

七彩虹 发表于 2009-1-10 07:06:23

<p>忆风,你好牛呀,能去这么多地方,拍出这么多好的作品。羡慕了!学习忆风,牛年多出牛片!</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即将消失的手艺 打草鞋

 马鞍山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