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 发表于 2008-12-5 12:47:43

[宝胜禅寺开山建寺一千五百周年法会]

<p><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宝胜禅寺位于安徽省泾县水西,始建于隋唐公元508年,今年开山建寺整整1500年。素有禅宗“皖南第一古刹”之美誉,亦享临济宗“黄檗祖师道场”之盛名,为全省重点寺院。当地人俗称“水西庙”。<br/>&nbsp; &nbsp; 寺院距市区约1.5公里,仅一江之隔,青弋江长年绿水如蓝,清澈见底,流经寺前。水西一带风光旖旎,峰峦起伏,叠嶂连绵,美丽如画,乃著名的“泾川八景”之首。寺院依山而建,寺周环境清幽,松涛竹海,景色宜人。唐朝诗人李白、杜牧等无数文人骚客曾在此写下千古传诵的不朽佳篇。<br/>&nbsp; &nbsp; 据《泾县志》记载:宝胜寺最初叫“五松院”,相传唐代,佛门高僧黄檗希运禅师来此住持时,经常讲经论道,创一代祖师宗风,将宝胜寺的发展推向了历史的高峰。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开山祖师。唐宣宗李忱,在位十三年(公元847—859年)。传说他小名叫风光,在未继承帝位之前,曾经在宝胜寺中出家隐居多年,与当时庙中的住持黄檗禅师交谊甚密。史料记载,一次他与黄檗外出旅游,观赏一处瀑布时,二人诗兴大作,合写了一首《瀑布联句》,其诗曰:“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黄檗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宣宗句)。”另外,唐宣宗还在寺中作过一首《题泾县水西寺》:曰“大殿连云接赏溪,钟声还与鼓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报道风光在水西。”<br/>&nbsp; &nbsp;&nbsp;&nbsp;宋初、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赵光义曾御赐“篆额三轴”,宝胜寺得以重建,处元和尚再次新修殿宇房舍。神宗元丰五年,奉旨改名“奉国宝胜禅院”。嗣后不久,还特地建造了一所“御书阁”,专门珍藏宋代的“三朝御书”。元朝后,历次增建了钟楼、鼓楼,并于寺院内东西两庑修建侧殿。 <br/>&nbsp; &nbsp; 明朝洪武初年,宗泐和尚来此住持,重新修建法堂。永乐初期,从纯和尚主持“僧会司”,又建造一座“无梁殿”。万历年间,了心和尚又重建藏经楼,嗣后其弟子恒澄又改建了山门。 经过元开、裕承等历代祖师大德的重建,已建成禅堂、方丈寮、殿堂、藏经楼、僧舍、斋堂、客房等建筑,规模相当宏大,蔚然可观。近代由于历史原因,佛像及殿堂几乎全部被毁。<br/>&nbsp; &nbsp;1994年,自德老和尚从九华山来到宝胜寺,和当地广大居士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将大雄宝殿、钟楼、东西厢房修复,另外新建了地藏殿、开山祖师黄檗禅师塔。2002年4月,应泾县宗教局及宝胜寺管委会之请,宗行法师担任宝胜寺住持。经过六年多的恢复改建,宝胜寺新建了围墙、牌坊,山门、道路、千佛殿、寮房,使祖师道场的规模更加宏伟,黄檗宗风得以延续下去。<br/>宝胜禅寺住持宗行大和尚四处募集资金百余万对大观塔进行了整体大规模维修,并迎请了七尊佛菩萨圣像及碑刻浮雕佛像数十方供奉于塔,尽显昔日风采。十方信众登塔礼佛,遍种菩提之种。</font></font></p><p><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font></font>&nbsp;</p><p></p><p>&nbsp;</p><p></p><p>&nbsp;</p><p></p><p>&nbsp;</p><p><br/></p>

一亩地 发表于 2008-12-5 12:49:12

<p></p><p>&nbsp;</p><p></p><p>&nbsp;</p><p></p><p>&nbsp;</p><p><br/></p>

一亩地 发表于 2008-12-5 12:50:12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悄悄地登陆灌帖子...............</font>

菱长菜 发表于 2008-12-5 16:33:09

<font size="5">拍摄的好,平面做得更好!学习了。P成黑白的看看效果如何?</font>

汽油! 发表于 2008-12-6 06:49:34

非凡的视角,得体的前景,严重学习!

红袖 发表于 2008-12-9 03:09:51

漂亮,就是底部过度和画面不太协调,有些抢视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宝胜禅寺开山建寺一千五百周年法会]

 马鞍山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名录